索引号 TCXYGK-2023-00104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机构 文明陕西 发文文号
发文日期 2023年03月20日 发布日期 2023-03-28 09:00:00
公文时效 有效 发布机构 文明陕西

陕西省发布2023年3月守信激励典型案例和失信惩戒对象名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陕西省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的社会影响力和震慑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陕西省委文明办联合省信用办在省级主要新闻媒体按月公布一批守信激励典型案例和上月失信惩戒对象名单。其中失信惩戒对象名单每日更新,如需查询详情,请登录“信用中国(陕西)”网站(http://credit.shaanxi.gov.cn/)“信息公示”专栏搜索查询。

  

 守信激励典型案例

延安市创新“数据+场景”模式强化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推广应用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建设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延安市按照“建平台、采信息、拓应用、增实效”思路,积极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延安模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设全市统一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归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区)创建,提升农村地区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例,助力支农惠农和乡村振兴。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数字征信搭建平台。按照技术先进性、数据有效性、信息安全性原则,延安市统筹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平台“建”、“管”、“用”机制建设。延安中支制定了《延安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涉农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需求书》,策划设计平台建设框架,培育已备案征信机构陕西鼎业负责平台运营管理。突出“数字征信”理念,应用区块链技术,为涉农数据机构、涉农金融机构提供分布式数据交互接口,支持机构业务系统与平台对接。通过应运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增加征信服务有效供给,支持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7*24小时的线上金融服务,提升农村地区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例。
(二)突出信用画像归集数据。按照数据真实、有效、安全的原则,延安市一体推进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归集、加工、应用和更新各环节机制建设。一是延安中支牵头制定了《涉农信用信息归集数据清单》,涉及农村两权、参保信息、公共事业缴费、生产资料、表彰及处罚等8类27项,分批次协调对接、分阶段有序推进、分类别逐步归集涉农信用信息。截至2023年2月末,已归集全市农村居民信息125.37万条,归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4.9万户,其中家庭农场信息2.77万户,农业合作社7750户,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0家,种养殖大户14459户。二是围绕农村经济主体基本信息、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经营项目、三年人均纯收入、生产经营能力等多维度指标体系,建立了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分析模型,采用高维关联和时间序列等方法,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农村信用主体的非现场监测与评价,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分等信用画像产品和信用监测等征信服务。
(三)突出融资便捷拓展场景。按照“建”“管”并重,重在应用的原则,延安市大力拓展涉农信用信息平台应用场景,不断提升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涉农主体融资便捷性和可得性。一是应用于信用示范创建场景。平台对2021年度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延安市、省级信用体系示范区宝塔区和2022年参与省级信用示范创建的安塞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100%全覆盖。二是应用于信用评定场景。平台提供的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分析模型,为全辖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与评定提供了支持,信用示范效应逐步发挥。三是应用于金融产品创新场景。涉农金融机构推出“富农果安贷”、“乡村振兴贷”等一系列惠农信用贷款产品和“秦e贷”“秦V贷”等数字普惠贷款产品。其中,邮储银行延安分行与延安中支、陕西鼎业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率先与平台对接,省邮储列出数据需求清单,在延安积极实践“线上信用户”“产业链”两个产品。邮储银行延安分行采取接口访问、逐笔授权的方式,访问调用农户信用信息799次,对20户平台入库农户授信180万元,为8户农户发放线上信用贷款74万元。四是应用于涉农机构信贷拓展场景。中支强化科技赋能,利用分行云平台虚拟资源和金融城域网,在全辖涉农金融机构中推广应用涉农信用信息平台,金融机构将评信与用信相结合,为1650个村整村授信,给予“贷款优先、额度提高、利率优惠”,提升农户贷款可获得性。
二、工作成效
(一)铺设了农村金融高速公路。延安市涉农信用信息平台作为支持延安乡村振兴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各县区全面推广使用,有效纾解了农村经济主体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等融资痛点,降低涉农金融服务门槛,铺设了农村金融高速公路。
(二)提供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大数据支撑。平台通过分布式数据接口,能够有效连通数据源单位及涉农金融机构,整合了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为农村“信用白户”补充记录了数字足迹,为金融支持延安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大数据支撑,成功实现了数字赋能和涉农数据融合应用。
(三)丰富了农村“信用载体”。延安搭建的涉农信用信息平台,为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积累信用财富提供了有效载体,也为涉农金融机构了解掌握农村信贷需求和信用状况提供了有效载体,农村地区实现了“有信可积、有信可查、有信可用”。
(四)培育了农村“信用细胞”。涉农信用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征信知识的普及宣传,各类信用示范创建和信用评定,成功培育了农村地区“信用细胞”。截至2023年2月末,共评定信用农户86101户、信用村217个、信用乡镇4个,全市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五)增强了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延安市涉农信用信息平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融资491.76万元。近三年来(2020至2022)延安市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493.99亿元、566.88亿元、696亿元,分别增长10.85%、14.75%、22.78%,增幅提升11.93个百分点;农户信用贷款占比分别为14.06%、16.21%、18.92%,提升4.86个百分点,信用导向作用发挥明显。


西安市莲湖区“互联网+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助力城市管理效能提升
一、实施背景
社会信用是城市管理的一项软指标,也是为行政执法提供强制保障的有力措施。日常城管执法复杂、琐碎且工作量巨大的,城管执法办案仍处于手工填写执法文书、审核案件靠办案人员来回跑、执法全过程记录零碎化、执法办案效率低、数据统计难且数量大等问题。
为提升城市管理执法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莲湖区始终坚持把行政执法与社会信用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建成了城管智慧执法系统,把审批服务、行政执法与社会信用集成整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将行政执法与信用监管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平台内的数据共享互通,形成行政执法与社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一硬一软”的双向反馈机制,让系统帮助执法人员快速办案、精准管理,进一步强制执法人员规范办案,使得让行政执法与社会信用共同促进、共同制约。
二、主要做法
为解决城管执法及社会信用行业信息化,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信用监管。2021年3月,莲湖区城管局开发建设了城市管理智慧执法系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城管执法及社会信用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关问题。一方面将目前线下办案的方式转移到线上,通过信息化手段保证依法高效办案;另一方面,率先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探索建立行政相对人信用管理体系,通过采信-评信-用信的全过程信用管理,为信用莲湖的全面建设积累经验。
(一)具体做法
莲湖区城管智慧执法系统主要包括执法办案、信用管理、服务审批、数据管理、效能督察、统计分析等六个子系统。其中执法办案子系统由简易程序案件、一般程序案件、专项案件办理、听证管理、陈述申辩、行政措施、行政强制等模块组成,实现标准化网上“四权分立”和自由裁量,依托信息化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网上缴纳罚款等;信用管理子系统由信用档案、信用承诺、信用监管、双公示信息、一般失信、严重失信、红黑名单、信用修复记录等模块组成;该系统包括电脑端及相应的手机APP(适用安卓系统环境)。
该系统依托城市管理日常活动中采集的商户数据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将行政执法活动产生的行政处罚数据,作为信用管理子系统的一般源数据,根据按照莲湖区城管局信用分类评价体系(分为A、B、C、D四类,其中初始评价为B类,信用良好为A类,信用正常为B类,信用风险为C类,信用不良为D类)进行相应的分类。各个不同的分类在日常管理中采取相应的工作机制,具体在系统内部功能设置上,对于C、D类的对象,在中队日常检查中要求加大检查频次,再次面临行政处罚时,系统会予以提示,作为加重行政处罚的要素;反之,对于A类对象,在中队日常检查中可以减少检查频次甚至免检,面临行政处罚时,系统会予以提示,作为“首违免罚或减罚”的要素。该系统于自2021年3月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挑选青年路、枣园两个执法中队进行试点,自2021年5月起在全区10个执法中队全面推行实现了全部网上办公。
(二)工作创新点
一是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行政执法与社会信用的双向反馈机制。将行政处罚信息作为社会信用数据来源,基于行政处罚信息对监管对象予以分类评价,并据此反向作用于行政执法,将失信风险提醒、失信信息告知嵌入行政执法程序,形成执法—信用—执法的双向反馈机制。二是科学评价分类,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守信激励、信用正常、信用风险、信用不良等4种评价类别进行分类监管,并采取相应工作机制“奖善罚恶”。三是深挖数据应用,打造一体化信息平台。依托行政处罚客观数据,建立商户信用档案,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领域商户信用评价动态管理。
目前,该系统记录了12100个监管对象信用档案,3283条违法失信信息,有信用良好评价对象13个,信用正常评价对象10515个,信用风险评价对象1404个,信用不良评价对象168个。系统运行一年多来,行政处罚案件同比下降20%以上。
三、经验推广
一是促进了行政执法与社会诚信建设的有机衔接。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行政执法与社会信用建设,利用社会信用信息指导行政执法更具有针对性,并彰显“失信受限,守信受益”的社会价值取向。二是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扩大提高了社会信用影响力。在行政执法程序中加入失信提醒及告知环节,使行政相对人直面违法失信的代价,加深了对社会信用的认识;三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通过打造综合性的统一智能平台,在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同时,提高了对相关执法数据的再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信用分类监管体系,进而又促进行政执法效能,为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办单位: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单位:铜川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铜川市联合征信中心
联系电话:0919-3155389 联系邮箱:tccredit@163.com 地址:铜川市新区正阳路9号
网站标识码:6102000073 备案号:陕ICP备09018839号